土壤改良:白菜根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时间:

2022-09-19 10:04:16.048


白菜根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南通施壮化工有限公司-赵宏明

  植物病害:大白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植株被大白菜根肿病菌浸染后,其土上根系和地下茎部会形成组织性的膨大肿瘤。在影响较轻的情况下,大白菜地上部位外观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大白菜对营养的吸收及水分运输被中断,地上部分因营养不良而萎蔫,呈现不同程度的萎黄,如果是幼嫩苗叶则会出现部分萎垂的情况,导致未能成熟就枯死。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分布广泛,每年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损失达到10-15%。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受到大白菜根肿病侵害的情况下,大白菜通常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高达75%,甚至绝收,可对大白菜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综合利用高水平的轮作,调节土壤pH值,添加钙、硼以及有效化学药剂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虽然抗病品种的使用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可通过与人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更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化学药剂和高浓度复合肥的使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保证了土壤的性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症状:主根或侧根上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瘤面光滑,后期龟裂、粗糙,也易感染其它病菌而腐烂,主根生长慢。

  病原:该病菌在土壤中长期生存,经土壤传染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最适温度为20~24℃。孢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

  发生规律: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干旱年发病少。酸性土壤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的地块和病田下水头的地块及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病重。

  防治措施:首选用垄鑫棉隆对土壤进行彻底熏蒸消毒,亩用量20-25公斤。

  注意事项:

  (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种子选用抗病品种。

  (2)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调剂土壤酸碱度,

  (4)加强管理:在白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及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株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5)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气温和地温在18~25℃时,最适合发病。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因此为害不大。 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加强田问排水,高畦栽培。